有一個婦人,因為家境貧寒,生活的壓力常壓得她喘不過氣來。這天,她終於忍受不住,打算用自殺來結束所有的折磨。
她來到河邊,回想起眼前種種絕望的情境,忍不住悲從中來地痛哭失聲,哀戚的聲音令人聞之鼻酸。
這時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迦旃延剛好路過此地,當他看見婦人坐在河邊哭得如此悲傷,不禁低頭探詢原委。
「我再也活不下去了,我窮到一貧如洗,人生毫無希望啊!」說到這裡,婦人忍不住又再次放聲痛哭了起來。
「妳可以把貧窮賣給別人,這樣妳就可以脫離貧窮。」迦旃延建議道。
「賣貧窮?」婦人驚訝的抬起頭來,她抱著一絲希望和些許狐疑的神情說:「可是會有誰想買貧窮呢?」
「那就把它賣給我吧!布施就等於是出售貧窮,只要行布施,妳便可以賣貧買富了!」
「可是 ...... 可是 ...... 我什麼都沒有啊,我拿什麼布施!」婦人沮喪的說。
「布施並不一定指錢財的供養,舉凡財物的施與、言語的撫慰等善意的幫助,它都是一種布施。真誠的佈施,就能夠為自己招來富有和安樂。」
「現在,妳就可以布施一點水給我呀!」迦旃延把自己的缽拿到這個連盛水工具也沒有的婦人跟前,對她提議道。
聽完迦旃延的話,這個無助的貧婦馬上破涕為笑,開心地拿著迦旃延借給她的缽,恭敬地盛水來布施迦旃延,然後歡歡喜喜地回家去。
「錢不是萬能,沒有錢卻萬萬不能。」這是台灣社會近幾年來頗為流行的一句話,雖然有點戲謔,卻幾分寫實地道出窮途末路的困頓。
為何有人可以一擲千金而不稍皺眉,有人卻只能家徒四壁、三餐不繼?是努力、是幸運、還是因緣果報的福份?
佛教主張世間的一切皆有前因後果,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,布施像似零存整付或活期存款,過些日子便能寬裕享用。
本文中貧寒婦人的處境,現今社會依然可見,只是,到了那境地才來談布施,總覺得有些蒼涼,何不早點開始呢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