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劫前曾為忍辱仙人,與歌利王間有著一段「無相布施」和「無我度生」的故事。
某天,歌利王帶著宮裡的嬪妃婇女們到山裡遊獵,一陣追逐狩獵後,歌利王因為疲累而沈沈睡去,等他醒來以後,發現嬪妃們正圍著一位青年神情專注地聽著對方說話。
歌利王不覺火冒三丈地質問:「你是誰?來這裡做什麼?」
「我是修道人,正在為這些女士們說法。」青年回答
「你證得阿羅漢果〈註:煩惱已斷不受生死果報的境界〉、不還果了嗎?」王問。
「還沒有。」青年答
「這世上有些仙人服氣食果後看見美色依舊有貪欲,你年紀輕輕又未修得證果,必有貪欲煩惱,怎能任意放肆地盯著我的女人看?」王問
「我雖未斷貪欲結,然而內心並無貪著,因為我心觀無常且修不淨觀。」修道者平靜地回道。
「你以什麼為戒?」歌利王越來越不耐煩地粗聲問道。
「我以忍為戒。」修道者回道
「讓我削去你的雙耳看看你是否真能持忍戒。」說時遲那時快,年輕仙人的雙耳已經落地。
但受苦的仙人卻面不改色,這使得早已氣得失去理智的歌利王益發憤怒,又陸續割去了仙人的鼻子、剁去了他的手腳。
見到忍辱仙人受此傷害,天上四大天王護法忿怒地刮起砂風石雨,歌利王這才驚覺自己可能已經闖了大禍,立即下跪認錯求饒。
「大王,我心中並無瞋恨,就如同心中沒有貪欲一般。」面對歌利王的暴虐無明,忍辱仙人只有滿心的悲憫。
「如果我真實沒有瞋怒,就請讓我的耳鼻手腳恢復如故吧!」為了解除歌利王的恐懼不安,仙人發願道。
話一說完,忍辱仙人果真恢復原來的身形。
佛陀曾為忍辱仙人的故事,很多佛教徒都耳熟能詳,曾經有人質疑地問我:「只修忍辱法門就能有這麼大的神通力?」
其實仙人的神通千奇百怪,無論是移山倒海、點石成金或蓮花化生都有可能,區區的耳鼻手腳傷害或復原,對仙人而言並不困難。
這篇故事給我們的啟示倒不是神通力的大小,而是忍辱仙人無瞋恨、無貪欲的心境,是怎麼修持成功的。
一般人的忍辱,也許只是強迫自己不要對應,是一種情緒的壓抑或忍耐而非真正的忍辱。
本文中的仙人心觀無常,必能體悟到肉體隨時可能毀壞或失去的無常性,所以不會吝惜耳鼻手腳的缺失,也就不會有瞋恨心。
此外他還修持不淨觀,從觀想中能感受到短暫的美色終將化成一灘白骨,因此美色當前也能不起貪欲。
修行的方法不是壓抑或忍耐,而是從真理的觀照中體悟生命演化的真相,才能徹底解開心中的貪欲與瞋恨,甚而破除一切無明執著,從此遠離煩惱過著歡喜自在的日子。※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