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朝澧州龍潭崇信禪師,從小就與眾不同,為人寬大仁厚、樂善好施。早先,崇信禪師就住在天皇寺附近的一條巷子內,平日靠賣燒餅為生。當時,道悟和尚就在天皇寺隱居修行,當地百姓並不清楚道悟和尚的道行如何,只覺得神秘,但崇信禪師卻覺得老和尚親切,每天都拿十個燒餅供養道悟禪師,因而結下善緣,後來崇信禪師便跟著天皇道悟禪師出家了。
自從崇信禪師出家以後,他每天砍柴燒飯,善盡弟子本分地服侍師父,幾年下來,崇信禪師始終沒有得到道悟禪師正面的指點。
這天,崇信禪師對道悟和尚說:「師父,從我跟隨您出家以來,一直未能得到師父您的開示,傳授我禪法心要。」
道悟禪師聽完以後,回答崇信禪師說:「有啊!從你來了以後,我沒有一天不傳授你禪法心要!」
崇信禪師一聽,驚訝不已,連忙問道:「弟子愚昧!不知師父您什麼時候將法要傳授給弟子了,請師父明示!」
道悟禪師於是說道:「你奉茶,我就喝茶;你端飯來,我也用飯;你向我低頭頂禮,我便點頭回禮,我怎麼會不曾為你指示心要了呢?」
崇信禪師一時仍不明白道悟老和尚的意思,低頭沉思。道悟禪師見狀便說道:「若是見性,當下便是見性,再經思考臆測便有差距錯失。」
道悟禪師話聲一落,崇信禪師猶如遊子回家、窮人獲得寶藏一般,頓時豁然開解、法喜充盈。
禪無定相,所以語言、文字難以描述,思考、推理也很難窺其堂奧,禪坐、聞法只是開悟的基礎而已。
其實,禪就在日常生活中,故事裡道悟禪師說:「你奉茶,我就喝茶;你端飯來,我也用飯。」已示現禪師「境來則應,境去則空」的心境,若能體悟那無妄想執著的心境,禪也就在心中了,又何需語言文字的教導。※
|